武穴房信网
您当前位置:武穴房信网>武穴楼市>武穴资讯

武穴一尖猪头山传说:印证《西游记》猪八戒投胎

2016年11月22日 14:41     小编:     |0     点击:6338

扫描到手机

扫描到手机  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本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扫描到手机

  百回本《西游记》的成书酝酿了七百多年,历经唐、宋、金、元多个朝代,是无数民间艺人和无名作者的劳动成果,其zui终由明代的吴承恩修订完成,但在《西游记》漫长的成书史上,“猪八戒”却是一位迟到的弟子。他的名字由“黑猪精朱八戒”——“猪八界”——“朱悟能”一路演变,zui终被吴承恩定型为贪吃、好色的“猪八戒”,成为家喻户晓的喜剧人物。

  

  然而,“猪八戒”人物形象由何而来?这与湖北武穴匡山一尖地域流传的“猪八戒投胎”传说,以及猪头山、野猪栏、高老庄等地名有何内在联系?近期,通过查阅史料、实地调研,我们认为,吴承恩的蕲州荆王府纪善之任以及他的匡山采风之行,为百回本《西游记》“猪八戒”人物形象的成型奠定了基础。

  一、早期猪八戒形象的几种表现形态

  (一)“猪头人身”zui早出现在唐代敦煌壁画之中。在英国大英博物馆内,由帝国主义分子斯坦因窃去的敦煌唐人绘图像《大摩利支菩萨图》中,开始出现了猪八戒zui原始的形象。这是一张幢幡,上绘大摩利支菩萨,菩萨脚前有一只猪,猪头人身,双手架开,作奔走如飞状,造形活泼,显出法力无边的样子,这就是后来传说中猪八戒的雏形。
 

 

  《大摩利支菩萨图》

  (二)“长嘴大耳”出现在宋元时期的瓷枕之上。据专家们鉴定:广州博物馆所藏的这只瓷枕,制作的年代至迟不晚于元代,应为宋、元磁州窑的代表作品。从瓷枕上唐僧取经的故事图来看,猪八戒长嘴大耳,肩扛九齿钉钯,迈步跟随;但他还没腆着大肚子,也没担行李。这说明唐僧取经故事在唐宋元以来就广为流传,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

  (三)“黑猪精”出现在文学剧本之中。《西游记杂剧》中猪八戒形象占了整整一本四折、很活跃,是迄今所见百回本《西游记》以前猪八戒形象zui详细的描述。尤其是在《西游记平话》中,黑猪精朱八戒证果香华会上的净坛使者与吴承恩笔下的猪八戒形象相差无几了,专家推测,《西游记平话》就是吴承恩取材的直接依据。
 

  

 

  
净坛使者

  综上所述,猪八戒形象并不是一人之作,而是自唐、宋、元以来就在民间流传,画家、雕塑家、陶瓷工艺匠人,小说、戏曲家将其纳入自己的作品中作为一种艺术形象来创造的。

  二、猪八戒原本姓“朱”而不姓“猪”

  在《西游记》的祖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大唐三藏取经记》中,孙悟空和沙悟净的前身“猴行者”与“深沙神”早已在西行路上,而“猪八戒”还没有登场。直到南宋的《西游记平话》中才出现“黑猪精朱八戒”,明初的队戏《唐僧西天取经》中又出现了“朱悟能”。由此不难看出,吴承恩百回本《西游记》之前,“猪八戒”名称一直变幻不定。

  那么,吴承恩在创作《西游记》时,为何有意回避明朝国姓“朱”,改“朱八戒”为“猪八戒”?显然这与他的荆府纪善之任和对王府官员的崇敬之情有关。

  

  
吴承恩与《西游记》

  长期专注《西游记》成书研究的江苏淮阴师范学院教授蔡铁鹰、扬州大学教授彭海、蕲春当地学者郑伯成等纷纷提出,《西游记》中“朱紫国”(与“朱子国”谐音)的原型实际上就是蕲州荆王府,并列出三个事例:一是朱紫国的国名、麒麟山以及周边地理位置与荆王府相吻合,荆王府是明代朱氏皇族的诸子庶孙的封藩之地,是名副其实的“朱子国”。二是朱紫国国王部下强抢民女,遂有王后被麒麟山太岁抢走,遭拆凤三年的报应;与荆王府的王子皇孙淫乱作恶,被明孝宗处死的故事相似。三是朱紫国中孙悟空为王妃“悬线拿脉”、用“马尿”为国王治病等手法,与荆王府中李时珍看病的医术完全一致。以上事实证明,吴承恩的《西游记》故事始终离不开荆王府的影子,只是在巧妙地隐喻和暗合罢了。

  特别是近年来,不断有民间学者提出,猪八戒的原型实际上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南京国学研究会学者认为,这是《西游记》成为明朝“diyi禁书”的主要缘故,理由如下:首先,朱元璋有个小名,叫做重八,朱重八、猪八戒,两个名字十分相似。另外,朱元璋也当过和尚,17岁便出家为僧,足足做了七年和尚。还有另一桩事情也很巧合,《西游记》说猪八戒入赘高老庄,而朱元璋28岁也曾被郭子兴招为女婿,这也算是某种形式的入赘。在《西游记》成书的那个年代,猪还曾一度被禁养做家畜,理由很简单,皇帝姓“朱”,杀猪岂不是造反?所以一直到大清,汉族人才得以吃上猪肉。不许养家猪,那大明的“猪”岂不就是野猪么?而《西游记》中的猪八戒,zui早的形象正好就是一头长着獠牙的野猪。
  

  
朱元璋画像

  著名《西游记》专家河南大学曹炳建教授研究认为,在《唐僧西天取经》中,称猪八戒为“朱悟能”,和《朴通事谚解》(朝鲜汉语教科书)中的黑猪精“朱八戒”、杭州飞来峰龙泓洞口浮雕所题之“朱八戒”都是一致的,说明早期的猪八戒姓“朱”而不姓“猪”。进入明代之后国姓为“朱”,再题黑猪精为“朱八戒”,显然有亵渎国姓之嫌。

  《西游记》,明朝百姓读懂了,所以它变成了名著;明朝官员读懂了,所以它成了禁书。就连大明皇室都把“猪”与“朱”联系起来了,作为荆王府纪善的吴承恩,在创作《西游记》时自然不敢作乱犯上,于是信手将前人剧本中的 “朱八戒”改为“猪八戒”,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三、武穴一尖猪头山传说被吴承恩写入《西游记》

  武穴匡山一尖为蕲州荆王府属地,东连四祖五祖寺,西接横岗灵山,为僧道参禅传法、文人采风揽胜之地。南北朝文学家鲍照曾在此筑台读书,至今有遗址尚存。据蕲春学者郑伯成考证,明嘉靖年间,吴承恩任荆府纪善之余,多次游览匡山,拜谒鲍照读书台(二人为同乡),为创作《西游记》搜集了大量素材。吴承恩辞世后,其老友淮安知府陈文烛(今湖北仙桃人)把“吴鲍”二人的诗文相提并论,这也为他的匡山采风之行提供了有力佐证。

  

  
鲍照读书台

  一尖以东有一山峰名曰“猪头山”,周边分布有“野猪栏”“高老庄”,千百年来,此地一直流传着野猪精投胎、猪八戒娶媳妇等神话故事。通过实地调研,我们认为此地应为吴承恩游历之处,《西游记》中“猪八戒”又贪又呆又夯又讨人喜欢的形象可能来源于此。

  (一)猪头山、野猪栏——猪八戒投胎、居住处

  猪头山坐落在一尖山脉,此山方圆80米,海拔1000余米,猪头山之所以得名,因山形酷似睡着的猪头:嘴巴噘着,眼睛迷着,两只耳朵耷拉着,可谓天下奇观。说起猪头山的来历,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上界天蓬元帅一次赴王母娘娘蟠桃会,醉酒闯入广寒宫调戏嫦娥,被玉帝打下凡间。话说投胎那天,在冥府里,牛头马面执引魂幡在前引路,来到地府“六道轮回”之地,打开里面两个门:左边是投人生胎之门。里面黑咕隆咚,阴气森森。右边是投畜牲道门。里面灯红酒绿,还有吹拉弹唱,甚是热闹,那是去投畜牲的。天逢元帅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见有亮的地方就往右边门走去,刚好此时有个母猪正在临产,天蓬元帅被牛头马面推向猪胎里,脱了阴司来到阳间,变作了一个猪头人身的怪物——猪八戒。传说,“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猪八戒投胎——找错了门”的歇后语就是由此产生的。

  

 

  
猪头山

  错投猪胎后的天蓬元帅,提着冥王上天庭说理,谁料玉帝不但不给情面,还奚落了他一顿。自讨没趣的猪八戒,带着一肚子怨气,望凡尘而来,从南天门往下落的过程中,猪八戒想:如今到哪里去找归宿,哪里是我的栖息之地呢?当他行至匡山一尖时,看到此地山势雄伟,地势险要,气势耸苍,高山秀丽,林麓幽深,便立定脚跟站在空中,拨开云雾细瞧,不禁赞道:“真乃佛仙之境。”随即踏云而下,就地一坐,而猪八戒打座的山峰身影即成为猪头之形,这就是现在的猪头山。

  猪八戒定居猪头山后,召聚全山大小野猪集会。参会的野猪,从“猪头山”一直,排到“野猪栏”,足有两公里,场面颇为壮观。众野猪听说猪八戒乃上界天蓬元帅,因犯错投了猪胎,纷纷拜他为王。有了猪八戒“撑腰壮胆”,猪头山的野猪繁殖极快,子孙满山。时至今日,此地的野猪数量在全国zui多。从此,猪八戒就在猪头山占山为王,白天饿了就袭击禽畜,伤害人类,渴了就下山掘食农作物吮吸果汁,糟蹋庄稼。晚上就夜宿离猪头山不远的“野猪栏”猪窝,从此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

  (二)高老庄、八斗坵——猪八戒娶亲、生活地

  众所周知,猪八戒命运发生历史性转变的所在地就是高老庄。吴承恩的《西游记》里有很多地方都是有原型的,那么猪八戒的老家高老庄原型地在哪里?

  

 

  
八斗坵

  无巧不成书!在一尖猪头山附近的向宕村八斗坵的确有一个叫“高老庄”的村庄,此地林海苍茫、云雾缭绕、山青水秀、鸟语花香。高老庄依山而建,傍水而居,田园锦绣,河水长流,给人一种神秘奇异之感。四周一片竹海,老树,盘根长结,苍劲挺拔;新竹,丛簧密系,翠烟如织。当地村民都说,这个高老庄就是《西游记》创作者吴承思笔下的“高老庄”。

  《西游记》第十八回这样记载高老庄的模样:“这行者定睛观看,真是个:竹篱密密,茅屋重重。参天野树迎门,曲水溪桥映户。道旁杨柳绿依依,园内花开香馥馥。此时那夕照沉西,处处山林喧鸟雀;晚烟出爨,条条道径转牛羊。又见那食饱鸡豚眠屋角,醉酣邻叟唱歌来。”

  

 
 高老庄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乡村田园风景画卷,还勾勒出乡村生活安定舒适、无忧无虑、恬淡闲适、祥和的生活状况。从以上几点分析来看,高老庄是一个有竹子、有茅屋的地方,有大树、杨柳,还有牛羊、鸡豚之所。而武穴匡山农居及高老庄则完全符合文中所描述的模样,与《西游记》记载的如出一辙,惊人一致。

  据向宕村74岁的向文斌老人介绍,高老庄就是“八斗坵”的前身。他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这里向来有猪八戒的传说。此地离猪八戒出生地猪头山、野猪栏不过三、五里路。成年后的猪八戒看上了高老庄高姓人家的女儿。为了讨好高小姐,猪八戒就经常到高家的后山上开荒种地,由于田地越开越多,所以此处也叫“八斗坵”。勤劳朴实的猪八戒,zui终打动了高小姐,两人于是日久生情。因为猪八戒“长嘴大耳”,一副猪相,高家父母并不赞同这桩婚事,但勤劳肯干、为人厚道的猪八戒,zui终还是得到了高家的认可,被招为上门女婿,过上了男耕女织、相敬如宾的夫妻生活。

  

  
猪八戒娶媳妇

  由于此地佛教兴盛,高家上下热衷佛事,猪八戒受他们的影响也开始居家修行。数年后高家二老仙逝,猪八戒便作别妻子,随着一位游方和尚远行——不想他这一去便杳无音讯。后来,村民们纷纷传言,猪八戒是遇到了“神僧”,已被神僧度化升天了。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在高庄主家“扫地通沟,搬砖运瓦,筑土打墙,耕田耙地,种麦插秧”的农民式生活,就是当地农民的生活写照。这与《西游记》中猪八戒在取经路上,时刻想念高老庄的生活,念念不忘在高老庄曾经有过一个家和曾经给予他温暖的这个“丈人家”留恋不已的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八斗坵田园风光

  由此可见,《西游记》中的高老庄并非吴承恩虚构,所以有关专家、学者也纷纷认为《西游记》中的高老庄可能就在此地。

  来源|市横岗山旅游风景区管理处
 

分享到:
获取优惠